一、微专业简介
“新能源电池化学与智能应用”微专业是聚焦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交叉型学科,融合材料科学、能源化学、电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该专业紧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响应新能源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需求,旨在搭建跨学科知识平台,为学生系统认知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提供支撑,助力填补行业人才缺口,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招生对象
面向本科大二及以上年级理工科学生,计划招收20-30名学生。
三、学制与学分
学制为2年,共设置5门课程,总学分为10学分。
四、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院 |
开课时间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能源化学 |
3 |
48 |
40 |
8 |
机械学院 |
秋季学期(1) |
化学电源 |
2 |
32 |
2 |
|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
春季学期(1) |
新能源电池前沿及应用 |
1.5 |
24 |
24 |
|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
秋季学期(2) |
燃料电池技术 |
1 |
16 |
14 |
2 |
机械学院 |
秋季学期(2) |
综合实验训练 |
2.5 |
40 |
|
40 |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
春季学期(2) |
五、 培养目标及特色
1.培养目标
“新能源电池化学与智能应用”微专业以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新能源电池化学理论基础,同时掌握电池材料研发、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及智能应用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具备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工程应用等工作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培养特色
“新能源电池化学与智能应用”微专业采用“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特色培养模式,设置包含5门课程共10学分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用深度融合。理论课程涵盖能源化学基础、化学电源原理、前沿技术与应用等核心内容,让学生系统掌握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创新方向,及时追踪行业动态,构建扎实的知识框架。实践教学将独立设课的实践课程与课内实践结合,使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程,通过基础实验、综合实训、企业指导实践等多样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拟引入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动手能力,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水平,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六、师资力量
“新能源电池化学与智能应用”微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湛的师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以及新能源行业相关企业。涵盖教授、讲师、工程师等职称,年龄层次分布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和行业专家,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应用化学、电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研究,曾讲授电化学原理、物理化学、燃料电池工程、锂离子电池技术要点及生产制程控制等课程,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为微专业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七、报名及录取
1、自进入天津商业大学以来学业、政治、品行无不良记录。
2、本科生在学期间所修课程全部合格(无补考、重修),且成绩绩点在3.0以上。
3、目前所修专业为理工科,高考科目包含物理、化学。
4、如实际符合报名条件的人数高于拟招生人数,则按照报名学生的成绩绩点排名确定录取人选。若成绩绩点相同,则依据大学英语成绩划分排名,优先级顺序为: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最近一学期大学英语成绩。
八、报名方式
1.第一轮报名时间:2025年9月9日9:00—9月15日12:00。逾期不再受理。
2.报名方式为线下报名。申请者须提交纸质申请表(见附表,加盖学院公章)、成绩单(加盖学院公章)。材料提交地点为生食学院教务办公室(3号实验楼302),交给李老师。
九、联系方式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办公室李老师或化学系侯老师。
联系电话:022-26686254(办公室李老师),15510984337(化学系侯老师)
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2025年9月
审核:田海荣、朱晶